文章轉載自遠見雜誌
可能是因為一件重大的災難、亦或是一段令你感動的影片,偶然地觸動了人們起心動念去捐款的善舉,為了讓這份「善念」的資源運用更有效,讓服務能夠擴大並產生長遠的影響力,非營利組織(NPO)也如企業一般,需要與時俱進,除了設定偉大的目標,更需要勇於做出改變與創新,讓服務也跟上受益人的需要,並有效的解決問題,才能讓社會更加美好。
「『社會創新』對非營利組織來說,真的不是新名詞了」,深耕南投在地兒少福利的良顯堂社福基金會兒少家園主任徐瑜有感而發地說,過去15年來,「創新」一詞幾乎成為每個提案中的必備語彙,到後來,為了創新而創新成為許多NPO組織發展的痛點。
創新流於形式,成NPO發展與突破的痛點
因為,創新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經歷縝密的評估跟實驗就貿然推動,除了會浪費經濟與時間成本外,耗費大眾的信任將會帶來更長遠的傷害。以成為支持NPO的NPO為目標的明怡基金會,是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與夫人陳怡蓁在2019年所創辦,希望建立一個國際化的平台,幫助NPO並使其服務對象發揮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既然創新是NPO發展的必要之路,明怡基金會希望陪伴並且幫助第一線社福夥伴共同尋找擴大影響力的解答。
明怡基金會執行長鄭柏琦表示,在明怡鼓勵員工以好奇心看待問題,創意思考外,過去一年,明怡基金會內部成立一個獨立的研究部門,透過搜集文獻、訪談調查,來持續「驗證」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解決當前的問題,「這不是外在的壓力,而是內心不斷督促自己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導入科學「驗證」 從小處著手檢視反思
明怡基金會也將這項「驗證」的方式,轉化為「服務使用者回饋系統」,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設計出相對應的回饋蒐集方法 ,提供NPO組織深入了解服務使用者的需求與使用經驗,從最小處著手檢視機構所提供的服務,是否能真正解決原始問題,這項方法也和《精實影響力》(Lean Impact)這本書(天下文化出版)的核心不謀而合。
在《精實影響力》書中,作者張安梅將她曾任職於Google、蘋果、財捷(Intuit)的矽谷經驗所學到的「精實創業」(Lean Startup)商模發展管理法,移植到NPO。明怡基金會創辦人張明正分享,當他在兩年前讀到這本書時,受到很大的震撼與啟發;在商界,新創公司創業成功率約只有20%,非營利組織就更不容易了。因此,他希望引進《精實影響力》的創新方法,來協助提高國內NPO服務的成功率和影響力。
矽谷新創商業模式 移植非營利組織加速創新
明怡基金會也攜手遠見雜誌與天下文化共同舉辦《矽谷新思維,極大化NPO影響力》跨界國際論壇,除了與作者張安梅越洋連線外,也邀請大小創意齋創辦人姚仁祿、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良顯堂社福基金會兒少家園主任徐瑜來分享,線上加線下共聚集了600多位NPO領域工作者、協助者(如企業、政府單位)等。
把精實創業的「創新」與「優化」過程,運用在NPO組織中,有關鍵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先設定遠大的目標(Think Big),姚仁祿也呼應,推動非營利的工作,要先定義成功是什麼樣子,「以終為始」,打破框架與限制的去思考解決方案;第二步是從小規模開始(Start Small),李若綺分享,在推動長照1.0時,弘道老人基金會做了很多嘗試,當時只要一有新想法,馬上在全台每一個單位開始推動,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初先用小規模試點的方式實驗並修正,就可以更快速獲得成功且創造出可複製的模式。
明怡基金會攜手NPO夥伴 讓更多受助者真正獲益
第三步是要持續不懈追求影響力(Seek Impact),反覆驗證並改善。書中提醒「要先愛你客戶的問題,而不是你的解決方案!」(love your customer problem, not your solution),張明正認為這也是NPO很多案子失敗的主因。鄭柏琦進一步指出,推動慈善事業時往往會有一個迷思,就是「我已經很棒了」,因為做慈善是善心義舉,外界往往會用相對寬鬆的標準來評論結果,聽不到真正的反饋,唯有透過系統化的反覆驗證,才能不斷改善,真正解決當初的問題。
姚仁祿也認為,台灣是個愛心豐沛之地,台灣人的「良善」與其他國家的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台灣,小額捐款的力道是非常澎湃的,只要NPO組織能夠從許多的小地方著手、嘗試,導入科學化的驗證,就可以引發像螺旋一樣的越轉越大的影響力。
明怡基金會不斷透過一場場的導讀會、經驗分享會等活動舉辦,深入解構精實創業的方法學,建立出能夠落實在台灣NPO場域的實行方法,未來明怡基金會也將以實作工作坊導入NPO,歡迎夥伴加入一起推動生態圈的改變!
想了解更多,歡迎拜訪明怡基金會官方網站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