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怡基金會在六月推出一系列的「精實影響力」活動,包含揭開序幕的矽谷新創與台灣 NPO 連結、BFS 服務使用者回饋系統分享會等等,希望能將「精實影響力」書中的概念與台灣的 NPO 分享,並共同探索如何將這個方法應用在實際的工作中。
「精實影響力 體驗工作坊」於六月九號、二十一號和二十八號分別在台北與高雄舉行,吸引逾百位 NPO 工作者報名。活動歷時四小時,從介紹「精實影響力」三大核心概念 「設定大膽目標」、「小規模做起」、「持續不懈追求影響力」開始,並以「小規模做起」作為主軸。參與者透過案例分享、實作、小組討論的形式,體驗「建構-測量-學習」的流程,學習如何做「有意義」的小規模實驗。
工作坊實作五步驟介紹
工作坊由明怡介紹「精實影響力」核心精神揭開序幕,接著與大家分享書上作為案例的美國 NPO「革命英語」的真實故事,以穿插訪談片段的形式,一起經歷他們如何透過精實方法,利用「建構-測量-學習」,快速驗證服務價值,並從服務對象身上學習,推出一個幫助美國移民透過學習英語融入環境的服務方案,且將影響力從一開始的十幾人擴大至百萬人次。
實作一:方案發想
接著我們將焦點移回在台灣的 NPO,以服務台灣東南亞移工的新創組織 One-Forty 為例,邀請到創辦人陳凱翔用在地實務案例,讓工作坊參與者練習如何操作「建構-測量-學習」的概念,將其應用在台灣的社會服務。
這次工作坊的主題也是 One-Forty 在舉辦移工教育七年,服務達到七萬餘人次後想要轉向的突破 — 將服務對象從移工轉至與他們朝夕相處的雇主家庭。 經過凱翔講解,每位參與者化身為幫助 NPO 解決問題的顧問,共同腦力激盪,並利用 Crazy 8s 的改編版本,在短時間內發想出眾多點子,希望可以幫助家中有照護移工的家庭在與他們溝通上更為順暢。
參與者對於利用實際案例來作爲工作坊主題皆給予正面回饋,告訴我們「玩真的」更能幫助融入情境。許多人也提到喜歡一起共創方案的體驗,覺得和來自不同背景的參與者發想能夠刺激思考,並認為組織需要更多類似的討論空間。
實作二:製作 MVP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精簡可行性產品)是在新創界行之有年的作法,其目的是在諸多不確定的情況下,以最低成本的方式,推出產品或是服務最精要的部分,在早期快速蒐集服務對象的真實回饋並且改進,在多次循環後將服務推出時的風險降至最低。
非營利組織的傳統做法是先將方案規劃好,製作詳細的企劃書、統整資源後再將服務一次推出。在過去一切可預知的情況下,這樣的作法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現今社會中,許多條件都快速變動。如何在服務開展前,確認我們的方案內容是服務對象確實需要、並且會使用。在證明之後才繼續推動,以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變得勢在必行。MVP 便是快速驗證服務對象真正需求的工具。
在這個階段,各組都發揮創意,在短短的二十分鐘內便將上一階段所發想出來的方案內容以最精簡的方式做出,並且融合了主持人介紹的不同方式,如假廣告加上樂高模擬,力求將最重要的部分展現給服務對象。
MVP 對許多參與者來說都是全新的方法與體驗,認為這麼做可以幫助他們「不再一廂情願的埋頭設計方案」,而是「透過實作,快速體驗、了解新的操作模式,小組員一起創作模型,是很有趣的過程」,且「受訪者/服務使用者的回饋很實際,可以立即檢視服務設計的可行性和解方。」
實作三:驗證價值
「精實影響力」一書中強調,社會創新的三大支柱為價值、影響力與成長。若是這三大支柱分別對應的假設能夠在方案正式推出前先被驗證,就能將方案的風險降至最低。而這三者之中,「價值」是需要第一個被驗證的 — 「畢竟要是不能夠為服務對象帶來價值,我們的解決方案很可能就不會被採用」。在這部分實作中,組員們一起討論了稍後要訪問服務對象時,該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以確認這些方案真的是他們最需要、也真正會使用的。
實作四:MVP 測試
這部分的實作,明怡邀請了真正的服務使用者,也就是家中有看護移工的雇主,進入每一個小組,使參與者可以運用稍早完成的 MVP 來訪問服務對象,並讓雇主依據自身的經驗和喜好給予小組成員真實的回饋。
這幾次工作坊下來,我們聽到許多參與者訝異於雇主能夠給予許多具體的建議,和他們以前訪問的經驗截然不同,因此許多參與者詢問明怡是否有特別挑選過受訪者。其實明怡僅有簡單的確認過受訪者在電訪當中都有提到本次主題的痛點,也告知他們只要如實分享內心想法即可。這些受訪者之所以能夠提出有建設性的回饋,是基於參與者提供了讓受訪者更能夠理解服務內容的 MVP,大量縮短聚焦時間,能夠快速了解使用者的內心想法。
這三場工作坊中,參與者對於「用 MVP 蒐集服務使用者回饋,驗證假設」的迴響非常熱烈。現場分享與後續問卷中都有人提到:雖然第一次提案的結果不如預期,但是透過 MVP 來訪問,能夠更確認雙方在同樣的理解上,並在短時間內深度了解使用者。加上也不會花費太多時間、人力成本,是一個可以帶回組織的作法。
實作五:驗證反思
在訪問完服務對象後,每位參與者都有滿滿的發現,也迫不急待想與同組的夥伴們分享。這邊明怡介紹了一個工具「學習卡」,可以讓每位參與訪談的組員,互相聆聽彼此的心得,以及更有系統地歸納整理出訪談洞察,並進一步討論方案該如何調整優化。
由於時間限制,我們僅讓參與者訪問兩位受訪者,有些組別可能發現兩位受訪對象的回饋天差地別,如一位很喜歡方案另一位不喜歡。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確認受訪者是真正的服務使用者是很重要的,因此受訪者還是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篩選,才能確保他們有足夠的代表性。而一般我們也會訪問七位左右的受訪者,比較能夠看出該群體的行為模式與傾向。
學習卡同樣受到許多參與者的歡迎。許多人在問卷回饋中告訴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工具做統整,「聽到大家精煉過後的心得很有價值」。而且「在驗證後整理服務可行的修正,能夠很具體的幫助方案在下一步的發展。」
總結與反思
明怡希望帶給 NPO 工作者一個能夠真正帶回組織裡面應用的方法,因此在搜集回饋時很希望聽到參與者對於「應用」這方面的看法。大家給予的建議都是我們優化工作坊的能量。我們得到很多正面回應,例如「原來從想法到初步成果,不如想像中困難」,或是認為「實作真的很有實體感,也會想在組織內部這樣試著做做看!」,並且告訴我們「這是書上學不到的」、或是「在過程中受到許多啟發、很適合回到機構時實際操作」等等。
同時我們也聽到大家對於討論時間上的建議 — 大家都希望交流的機會可以再多一點,並且再保留一些時間做深度討論。明怡會依據大家現場的反應以及問卷的回饋結果調整流程,並且從參與者在會後問卷提出的需求中,發展更多精實影響力的課程 。
如果你也是在尋找創新優化方法的 NPO 工作者,並且想要了解更多明怡關於「精實影響力」的課程,歡迎點擊連結查看、報名。期待在下一次的活動中和大家相遇!
Comments